地區摘要
沙田區簡介
- 面積:6,940公頃
- 人口:692,806人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2021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
- 範圍:大圍、沙田及馬鞍山區
沙田區是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巿鎮,主要為住宅用地,既有高樓大廈林立的私人屋苑及公共屋邨,亦有 48 條鄉村及濃厚的鄉土情懷。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
交通及運輸
- 港鐵東鐵綫(5個車站:大圍、沙田、火炭、大學及馬場)
- 港鐵屯馬綫(10個車站:顯徑、大圍、車公廟、沙田圍、第一城、石門、大水坑、恆安、馬鞍山及烏溪沙)
- 主要道路﹕八號幹線、吐露港公路、西沙路、火炭路、大埔公路及馬鞍山繞道
-
有6條主要隧道包括:
- 獅子山隧道(中連九龍塘)
- 大老山隧道(東連鑽石山)
- 城門隧道(西連荃灣),分別連接至5號及7號幹線
- 八號幹線的3條隧道(包括大圍隧道、沙田嶺隧道及尖山隧道)
- 超過110條巴士線於沙田區行走
單車徑
一直以來,騎單車活動是沙田的特色,受到區內外人士歡迎。沙田首條單車徑於1981年啟用,該單車徑網絡沿吐露港公路伸展至大埔。為配合馬鞍山的發展,單車徑網絡亦已伸展至馬鞍山。
醫療及衞生服務設施
威爾斯親王醫院於1984年正式啟用,為居民提供全面專業的醫療服務。樓高十四層的擴建大樓「住院主樓暨創傷中心」於2010年10月啟用,總樓面建築面積達 71,500平方米,為病人帶來更理想的住院環境。提供廿四小時服務的急症室亦位於此大樓。
區內提供醫療服務的還有沙田醫院、仁安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沙田慈氏護養院及白普理寧養中心。醫院管理局轄下則有4間普通科診所為市民提供門診服務,分別為沙田(大圍)普通科門診診所、馬鞍山家庭醫學中心、圓洲角普通科門診診所及瀝源普通科門診診所。
文化、體育及康樂設施
沙田區有多項文化、康樂及體育設施,包括大會堂、泳池、足球場、體育館、馬鞍山海濱長廊及各類田徑設施等,供沙田區居民使用。
面積達8公頃的沙田公園在1988年開放給市民使用,公園設有一個面積廣闊的露天廣場及一個演奏台。馬鞍山公園在1998年啟用,面積5.5公頃。沙田馬場位於填海得來的土地上,佔地約70公頃。位於馬場中央的彭福公園,供沙田居民及來自各區的遊人使用。
位於大圍的香港文化博物館於2000年啟用。館內除介紹新界歷史藝術文化外,亦會展出不同類型的文物供市民參觀,該館可容納6 000名參觀者,為全港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馬鞍山海濱長廊位於馬鞍山沿海一帶,於2009年至2010年分段開放供市民使用,長廊面積約為5.2公頃,是一幅長3.2公里的狹長帶狀土地,前臨沙田海,遠眺八仙嶺羣峯,是沙田區內繼白石角海濱長廊後第2條大型海濱長廊。
教育設施
沙田及馬鞍山共有43所公營小學(包括2所直資學校)、7所特殊學校及47所公營中學(其中包括6所直資學校)。此外,沙田亦有多所提供經本地評審的專上教育課程的院校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香港恒生大學、香港專業進修學校(馬鞍山校舍),以及提供專業運動員及教練培訓課程的香港體育學院。
地區特色及盛事
- 沙田有全港最長的隧道 - 全長約4公里的大老山隧道
- 沙田有全港第1條汽車隧道 - 於1967年落成的獅子山隧道
- 坐落於大圍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可同時容納6,000名遊客
- 沙田最古老及最大的圍村 - 1574年建造的大圍村
- 沙田區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 - 1976年落成的瀝源邨
- 沙田穗禾苑(1983年)是全港首個居者有其屋計劃第1期的其中1個屋苑
- 沙田富寶花園是全港最大型的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屋苑,共有4,200個單位
- 沙田十景 - 車公廟、望夫石、曾大屋、沙田馬場、獅子亭、萬佛寺、香港中文大學、城門河、獅子山及馬鞍山風光
- 沙田節(每4年1屆)
- 沙田節日燈飾
- 沙田龍舟競渡
- 沿吐露港公路伸展至大埔和馬鞍山的單車徑
- 以公共藝術、奧運及馬術為主題的“沙田城市藝坊”位於沙田大會堂,佔地約19萬平方呎,於2008年正式啟用,展出來自海外、內地及本地知名藝術家及設計師的創作,免費供市民欣賞。
沙田十景
車公廟 |
|
|
望夫石 |
曾大屋 |
|
|
沙田馬場 |
獅子亭 |
|
|
萬佛寺 |
香港中文大學 |
|
|
城門河 |
獅子山 |
|
|
馬鞍山 |
沙田其他特色景色 |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史諾比開心世界 |
|
沙田節日燈飾 |
|
|
|
沙田龍舟競渡 |
|
|
|